攝影的智庫、研究、教育、創作、策畫與執行團隊
歡迎參加活動﹣﹣歡迎合作計劃﹣﹣歡迎義工會員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四月 25, 2007, 07:04:47 上午
帳號: 密碼: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忘了您的密碼嗎?
展覽介紹 (Vancouver): Acting the Part: Photography as Theatre -- 張美陵
作者 張美陵   
2007/04/24, 週二
Acting the Part: Photography as Theatre 角色扮演:攝影作為劇場

http://www.vanartgallery.bc.ca/the_exhibitions/exhibit_Acting_the_part.html

February 3 - May 21, 2007: Vancouver Art Gallery, Canada

加拿大的溫哥華藝廊正在展出“角色扮演:攝影作為劇場”,這是第一個從攝影歷史的回顧,來了解當代攝影藝術的劇場趨勢的攝影展覽。當然,溫哥華藝廊有這樣的眼界與榮幸,能夠辦理這樣的攝影理論型的展覽,不難令人聯想到溫哥華土產的 Jeff Wall,這位正在世界各地大紅大紫的藝術家。

Image
Jeff Wall, Dead Troops Talk, 1991-92, 90 x 164 inches.
“Staged Photography exness点差 操作攝影”的一種方法類型(不是一種風格),最早可追溯到1840年,法國攝影家 Hippolyte Bayard,親自扮演一位淹死的人。1850年中期,許多攝影家都用角色扮演,尤其 O.G. Rejlanders 僱用許多人扮演不同角色,再把三十張底片,與她老婆兩人在暗房裡七天組合成為一張照片“Two Ways of Life 人生的兩條道路”。可惜當時遭受詆毀,因為直接攝影(Straight Photography) 是當時的主流觀念,任何變動更改攝影畫面,被認為是不真實,並且違背攝影媒體特性。 在Staged Photography 這種攝影方式裡,攝影家成為導演,利用演員、道具、服裝、光線、劇情,創造戲劇效果。而這戲劇效果可以非常誇張或寫實。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Staged Photography 成為廣告的主要工具。 1960年代,Duane Michaels 利用這類型的攝影觀念,由演員扮演,發掘攝影的感情敘事(例如愛與死亡)。當代的森村泰昌Yasumasa Morimura,王慶松 Wang Quingsong,利用 Staged Photography 探討性別與文化認同。還有將廣告與藝術史結合的 Jeff Wall,描述社會現象,他自己稱之為"電影攝影 cinematography"。這個展覽從三個主題分析 Staged Photography:a) 攝影家作為演員,或演員的角色扮演、b) 採用藝術史的意象,或指涉其他藝術類型,例如神話故事、雕塑、繪畫、電影,etc.、c) 敘事與寓言。這展覽的論文則探討:維多利亞式的劇場、超現實、1930, 1940年代的許多攝影圖象(當時被認為是紀實攝影,其實都是 Staged Photography)。 可以見得,在 Staged Photography 的方法類型裡,還有很大差異的方法學,例如 O.G. Rejlanders, Sandy Skoglund, Cindy Sherman, Jeff Wall,簡直就是四種方法類型。

這個展覽由加拿大國家藝廊的Lori Pauli 策展(許多展出作品是由加拿大國家藝廊借展出來)。將攝影史與當代攝影藝術結合,說明了攝影媒體就是由有創造力的人來設計與發掘使用的方法,例如敘述虛構(the telling of fictions),這些有創造力的早期拓荒者例如:Hippolyte Bayard, David Octavius Hill and Robert Adamson, and William Henry Fox Talbot。攝影的敘事因為現代攝影追求抽象性而受到壓抑,現在,攝影的敘事卻換個方式出現 — 敘述虛構。

參展攝影家:Julia Margaret Cameron, Lewis Carroll, Gregory Crewdson, Robert Doisneau,, Les Krims, Duane Michals, Yasumasa Morimura, Wang Qingsong, Man Ray, Oscar Gustave Rejlander, Henry Peach Robinson, Cindy Sherman, Yinka Shonibare, Jeff Wall, Weegee, etc. 為了慶祝溫哥華當地的攝影傳統,也包括了在地的攝影家:Scott McFarland, Rodney Graham, Tim Lee, Kevin Madill, Judy Radul and Jin-me Yoon,共九十件作品。

(PS: https:/exness-trade.com.cn/exness-pro-account,近年來已有多本專論,請參考:
Fabrications: Staged, Altered, and Appropriated Photographs, Anne H. Hoy (1988)
Photography of Invention: American Pictures of the 1980s, Joshua P. Smith and Merry A. Foresta (1989)
Constructed Realities: The Art of Staged Photography, Zdenek Felix, Michael Kohler, and Andreas Vowinckel (1995)
Moving Pictures: Photography & Film in Contemporary Art, ed. Renate Wiehager, Hatje Cantz (2001).(這是2001年德國 Esslingen 國際攝影節三年展的出版 International Photo-Triennial Esslingen 2001)
Acting the Part: Photography As Theatre, Marta Weiss (Contributor), Ann Thomas (Contributor), Karen Henry (Contributor), Lori Pauli (Editor) (2006)

photo:© Jeff Wall, Dead Troops Talk (A Vision after an Ambush of a Red Army Patrol near Mogor, Afghanistan, Winter 1986), 1991 - 92. Dye destruction transparency, 90 x 164 inches.
最後更新 ( 2007/04/25, 週三 )
 
2007 台灣攝影藝術新人獎 徵選簡章
作者 張美陵   
2007/04/22, 週日
2007 台灣攝影藝術新人獎

Taiwan Emerging Photographic Artist Award, 2007

 

基於促進台灣攝影生態之發展,台灣攝影藝術學會自2006年底成立以來,積極扮演推動攝影藝術文化之角色;並以推廣獎勵當代攝影藝術之創作、展覽、評論、 研究、出版與教育為本會的首要宗旨。為了落實紮根及鼓勵有志從事攝影藝術創作之新人,本會因此設立「台灣攝影藝術新人獎」,每年獎勵並發掘年輕攝影藝術創 作者;同時出版「台灣攝影藝術新人獎專刊」,以詳細記載活動內容,並藉此耕耘台灣攝影文化。「台灣攝影藝術新人獎」將以展覽與出版並重的方式呈現,獎勵攝 影創作並且累積攝影史料,為歷史留存見證。

 

主辦單位:台灣攝影藝術學會

收件日期:民國96年9月10日至9月21日(截止日以郵戳為憑)

評審日期:民國 96 年 9月 29日(星期 六)上午9:30 起

本年度評審委員:張照堂、黃建亮、邱奕堅、沈昭良、陳敬寶

召 集 人:邱奕堅

 

簡章下載

2007 台灣攝影藝術新人獎 徵選簡章:

最後更新 ( 2007/04/25, 週三 )
詳細內容...
 
台灣攝影藝術學會 歡迎您
作者 張美陵   
2006/12/02, 週六

歡迎您成為台灣攝影藝術家族的一份子!

您對於攝影懷抱著滿腔熱情嗎?您在攝影的道路上躑躅獨行嗎?
https://exness-trade.com.cn/exness-pro-account!讓我們成為互相幫助、彼此支援的攝影家族!


如果您認同我們的理想:

1. 歡迎您成為正式會員。詳細辦法,請參考會員申請表格。

2. 歡迎您成為我們的義工:

    a. 研究助理:幫忙收集研究資料。

    b. 行政秘書:幫忙聯絡、紀錄、文宣、網站、聯誼

3. 歡迎您捐款贊助 可以抵扣所得稅。

4. 歡迎合作舉辦各類攝影活動(可為特定團體量身定做攝影教育課程或活動)

請聯絡我們,感謝您!

最後更新 ( 2007/03/25, 週日 )
 
展覽介紹 (New York): Andreas Gefeller -- 張美陵
作者 張美陵   
2007/04/21, 週六

Andreas Gefeller “Supervisions”

http://www.hastedhunt.com/photos.php?a=andreas_gefeller&i=57010
February 22 - April 14, 2007: Hasted Hunt Gallery, New York

Image
Untitled (Chicken Raising 養雞場), Nordhorn, 2004

 

Image
(DETAIL IMAGE)
從遠處看到 Andreas Gefeller 的作品,以為又是某種抽象極簡的藝術,或是某種高空攝影,近看之後,哇,不由得令人由衷佩服這位來自德國 Dusseldorf 的攝影家。這個展覽主題"Supervisions 超級視覺“,真是名符其實。他將相機架在頭上,或距離地面六、七尺的地方,再用地毯式掃描的方法,一張一張系統的拍攝預定地區,然後再用電腦一張一張的將數百張照片拼湊修改,才完成這長達九英尺的巨幅攝影作品。遠看像是抽象畫,近看卻是充滿細節的精細銳利攝影照片。使用的是近乎愚蠢的最頑固創作方式,然而卻在這觀念的創作過程裡,解構又重組某個場所place,將這個現實裡的3D場所,變成藝術的2D場所。這其中凸顯視覺幻覺的轉變,也使觀者體驗到自己感官知覺的變化。就算觀者親眼所見,也知道 Andreas Gefeller 的創作方法,仍然會覺得錯置感,或是突然對於真實世界的不認識不了解。Andreas Gefeller 的攝影作品,都是平常的場景,例如養雞場、停車場、賽馬場、體育場 ,但是他將平常熟悉轉變成為陌生奇異。相機固定距離拍攝而造成的比例大小,反而是暫時的,就像是可近可遠的透視、可縮小又同時放大。似乎是漂浮在半空中而攝影完成,但每個細節又如此清晰可見(地上遺棄的彩券號碼都很清楚)。他操作攝影的可信性問題,經由確實記錄真實世界的場景,反而創造出一個過度真實 hyperreal 的世界,反而引起懷疑這個真實性(too real to be true)。他這些觀念,令人想起歐洲現代主義攝影與早期德國包浩斯 Bauhaus 的攝影思想,將熟悉的事物變成不熟悉,造成視覺震憾效果,從而增加觀者的自我意識。

Andreas Gefeller 在德國 The University of Essen 主修攝影,2000年畢業時得到卓越的學位。2001年成為 The German Academy of Photography (DFA) 的會員。

Untitled (Chicken Raising 養雞場), Nordhorn, 2004, Digital c-print 63 x 99.5" ed 8
photo: Courtesy Hasted Hunt Gallery, New York

最後更新 ( 2007/04/21, 週六 )
 
4/20/2007 台灣攝影藝術學會第八次讀書會
作者 張美陵   
2007/04/13, 週五

第八次讀書會4/20 (五)7pm


Image 主講:陳伯義 ("remains" 攝影展)
地點:知然堂藝廊Por Que Base
地址:台北市天母東路36-5號 B1 02-28749529

陳伯義簡歷

成功大學水利暨海洋工程 博士候選人

2004 第十三屆攝影藝術新人獎
2005 and 2006 Young Portfolio Acquisitions, Kiyosato Museum of Photographic Arts (K MoPA)

 

(為推廣攝影教育,讀書會免費開放給社會大眾,歡迎大家告訴大家)

 

 

最後更新 ( 2007/04/13, 週五 )
 
展覽介紹 (Los Angeles): Bill Jacobson -- 張美陵
作者 張美陵   
2007/04/19, 週四

Bill Jacobson “New Year’s Day”

http://www.mbfala.com/Jacobson/Jacobson_PR_NewYears.html

March 10 - April 14 , 2007: M+B, Los Los Angeles

Image
Songs of Sentient Beings




當大多攝影人士都在追求最大銳利與清晰的畫質,Bill Jacobson 則使用失焦鏡頭,刻意創造“模糊”的攝影美學。“模糊”否決了攝影視覺的特殊性,由光線與色彩形式創造了一個非物質性的世界。他最成名的系列作品 “Songs of Sentient Beings 感性之歌”, 模糊的裸體人像,半身或全身彎曲,只有模糊輪廓,沒有明顯細節。精細的黑白色調,採用古老攝影方法製作 (Photogravure凹版照相印刷) 。攝影大都被認為是個人與社會記憶的紀錄工具,但Bill Jacobson 卻是致力於發掘“攝影如何定義記憶”。對於 Bill Jacobson 而言,攝影界定了慾望與失落的記憶範疇,補捉記憶的方法依賴感性直覺。因此,他採用抽象的暗示方式,而不是描述精確的過去事實。可說是,他是象徵主義者,而不是寫實主義者。“模糊”的攝影美學,似乎更接近記憶的本質,或時間短暫的片刻。他畫面中的人物,似乎是夢境所見,或是記憶的殘存影像;似乎是漸漸消失或是漸漸浮現,或是漸漸隱入遙遠的過去回憶裡。Bill Jacobson 的作品,可謂是基於Henri Bergson 的美學:從物質中發現精神,透過純直覺感知可進入事物內部,經由純記憶可進入精神生命;發掘深層的自我,達成主客統一、意識與物質的結合。

Image
New Year's Day, 2001
這個近作展覽“New Year’s Day”,仍是基於“模糊”美學,只是場景換成紐約市高樓聳立的街景。“模糊”將世界的特殊性消除,而召喚那些似曾想識的殘存記憶。被模糊變形的大樓與行人,融入模糊的光線與色彩裡,喚起回憶的情感經驗。讓觀者回想,在瞬息萬變的生命經驗裡,那些被遺忘的片段時光,那些被忽略的偶然際遇。

1981年Bill Jacobson 從 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 得到藝術碩士學位MFA,主修攝影。(ps:這兩張圖片看起來似乎類似外星人,但並沒有看到Bill Jacobson 說明他有意製造這些類似外星人的意象,這是我挑選作品的碰巧結果而已。)

photo: Courtesy M+B, Los Angles

最後更新 ( 2007/04/21, 週六 )
 
<< 首頁 < 上頁 1 2 3 4 5 6 下頁 > 末頁 >>

當前記錄 1 - 11 / 62

行事曆


« < 四月 2007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Last updated : 2007-04-24 11:45:07

本站佈景由TaiwanJoomla贊助

我們有 1 位訪客在線上